
祥云,即吉祥的云彩。祥云的文化概念在中国具有上千年的时间跨度,是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文化符号,被广泛装饰在我国古代的建筑、雕刻、服饰、器具及各种工艺品上,云纹形态多样,有十分抽象规则的几何图形,也有生动形象的自然图形。古代人们长期的采集和耕作实践,对云和雨决定收成的影响产生期盼和敬畏。使云在人们心中得到升华和抽象,对之产生崇拜和敬畏之情。
北周 庾信 《广饶公宇文公神道碑》:“祥云入境,行雨随轩。”
唐 赵彦昭 《奉和人日清晖阁宴群臣遇雪应制》:“祥云应早岁,瑞雪候初旬。”
明 谢谠 《四喜记·双桂联芳》:“香雾青霏,祥云红绕。”
陈毅 《昆明新年》诗:“ 中缅友好添新页,祥云朵朵护机群。”
郭小川 《厦门风姿》诗:“那长街、那小巷,都好像掩映在祥云瑞气之中。”
【蚕丝】

蚕丝,是熟蚕结茧时分泌丝液凝固而成的连续长纤维,也称“天然丝”。它与羊毛一样,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动物纤维之一,根据食物的不同,又分桑蚕、柞蚕、木薯蚕、樟蚕、柳蚕和天蚕等。从单个蚕茧抽得的丝条称为茧丝,它由两根单纤维借丝胶粘合包覆而成。除去丝胶的蚕丝,叫做精炼丝。以它们为原料,就可用织机加工成各类品种的织物了。
蚕丝纤维由两根呈三角形或半椭圆形的丝素外包丝胶组成,横截面呈椭圆形。蚕丝纤维为蛋白质纤维,丝胶和丝素是其主要组成部分,其中丝素约占3/4,丝胶约占1/4。丝胶和丝素由18种氨基酸组成,约含97%的纯蛋白质。丝胶是水溶性较好的的球状蛋白质,将蚕丝溶解于热水中脱胶精练,就是利用了丝胶的这一特性。丝胶和丝素的氨基酸组成不同,丝素为纤蛋白,丝胶为球蛋白。桑蚕所吐之丝全长可达1000米以上。
以桑蚕丝为原料,将若干根茧丝抱合胶着缫制而成的长丝,又称真丝。机器缫制的丝称为厂丝,白茧缫的丝称为白厂丝。用简易机械和工艺,以次茧为原料缫制的丝称为土丝。经精练脱胶后的丝,称为熟丝。而未精练的丝,则叫作生丝。由于桑蚕丝从栽桑养蚕至缫丝织绸的生产过程 ……
详细>>